光伏“超级领跑者”将推新玩法 基地建设不再让企业竞标
其中,科华恒盛、方大集团、东旭蓝天、阳光电源、晶盛电机5家公司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最大增幅均超100%。
光伏产业在中国的异军突起,讲述了一个草根产业在中国的崛起的生动故事,它是另一个最好的中国梦。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光伏产品占有了很高的市场份额。
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还得益于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光伏发电的配套产品,例如逆变器,不仅有阳光公司生产,华为公司也利用他们在通讯设备制造上的优势,成为逆变器的重要生产企业。后来我分管发改委高技术司,给峨眉的研究所立了一个1000吨多晶硅的产业化示范工程,但是业主几经变换,变到四川电力公司,又转给东方电气,最后还是不成气候。开展这一工程的意义不仅是为远离电网的农牧民带来了光明,我觉得这一工程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为中国刚刚萌芽的光伏电池产业提供了市场。由于技术的进步,单晶光电转换效率已经达到21%,多晶达到19%,很有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与传统能源发电成本相当。特别是在西藏实施的光明工程,到2005年中央政府实际向西藏投入了13.68亿元,建设光伏电站322座,解决了318个无电乡用电问题,还建设24座小水电,在建73座,解决100个无电乡用电。
2016年中国生产的光伏组件产量53GW,全球产量72GW,中国产量要占到全球的3/4,中国已经是名符其实的光伏发电和光伏电池生产大国,每次在国际会议上都让同行们惊羡不已。近两年国家能源局更加重视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发展,有一段时间甚至争论究竟应该搞集中式还是分布式。与地面太阳能电站以及风电、水电相比,空间太阳能电站不受昼夜、天气、地区纬度等自然因素影响,而且电力传输灵活,能对偏远地区、受灾地区以及重要设施等进行定向供电或移动供电,为改善电力能源结构及供电方式提供创新方案,社会效益极高。
王立说,我们要建设航天强国,除了在上述方面要缩小差距,还应寻找其他战略制高点。王立表示,我国目前已有几十家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正在进行空间超高压发电输电、高效无线能量传输、超大型空间结构在轨装配等关键技术的研究,由于缺少重大项目的引领,目前的研究力量和研究目标比较分散,需要通过国家立项,将相关研究整合起来,进一步明确目标、加快研发步伐,实现空间太阳能电站领域真正的领跑。选项有限,但现在正有这样一个机遇摆在面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科技委主任李明研究员1日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如能保持并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中国有望成为世界首个建成有实用价值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国家。
我国自2008年起将空间太阳能电站研发工作纳入国家先期研究规划。在有关部门支持下,我国在空间太阳能电站方面经过十余年持续研究,已经大幅缩小了与国际先进国家的水平,进入世界前列。
五院研究员王立同时表示,不仅国内专家有此信心,国际上也普遍认为,中国有能力也有条件在该领域领跑。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建设面临重大技术挑战,其在重量、尺度方面远超现有航天设施,被称为新时期航天和能源领域的曼哈顿工程。通过运行在宇宙的空间太阳能电站,可以大规模收集、转化太阳能,并以无线方式将电能稳定传输到地面电网,发电功率可达1至5吉瓦,发电量与地面核电站相当。他认为,中国不该错过这样的机遇。
与日益枯竭、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的化石能源相比,空间太阳能是一种高效、持久、清洁的能源。当前,我国在空间太阳能电站研究方面初步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转变,成为国际上推动空间太阳能电站发展的重要力量。能在国际上领跑,对于我国来说机遇难得。力争实现2030年开始建设兆瓦级空间太阳能试验电站,2050年前具备建设吉瓦级商业空间太阳能电站的能力的中、远期目标。
但上述规划还未得到国家批准。从综合效益来看,建设空间太阳能电站对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带来的牵引作用巨大,是个能兼顾国家安全战略需要、带动技术创新的超级工程。
从战略意义来说,我国环境、能源问题严峻,如果能从太空获得丰富、清洁的能源,这样的项目值得尝试。近年来,提出了平台非聚光型、二次对称聚光型、多旋转关节以及球型能量收集阵列等空间太阳能电站方案,同时在无线能量传输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步。
自1968年相关概念被提出以来,美国政府和企业已投入近亿美元,实施了多项研发计划;日本于2004年将发展空间太阳能电站正式列入国家航天长期规划,作为长期支持的三大航天重点领域之一;俄罗斯航天企业正积极推动与中国企业在空间太阳能电站项目上的合作;印度、韩国、欧洲航天局等也在开展相关研究。就航天领域而言,载人航天、深空探测、重型运载火箭、空间站等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王立表示,除了技术,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建设、运营还需要巨额的投资、广阔的市场以及环境、政策等因素配合,综合多方因素,各国纷纷把目光投向中国,认为中国应该在该领域发挥重要的牵引作用。根据我国有关专家组论证建议,我国应致力于在未来10至15年完成空间超高压发电输电及无线能量传输试验验证。在近日举行的第二届空间太阳能电站发展技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纷纷呼吁,希望国家加快设立空间太阳能发电重大科技专项,推动相关技术早日实现重大突破吕锦标在报告中指出,目前很多多晶硅厂商选择西部低电价地区建厂,但要注意不是低电价就带来低成本、高竞争力。
保利协鑫首席技术官万跃鹏、副总裁江涛参加会议并回答券商提问。相对来说,保利协鑫优势在于徐州新疆双基地联动,人才互相流动,十年积累成熟技术共享。
当前改良西门子法已经非常成熟,能源成本在生产成本中占比越来越小。万跃鹏就技术层面做出解读,他认为,单晶与多晶根本差异在长晶端,多晶利用大规模G7、G8铸锭技术,相对单晶的拉棒技术,其性价比优势是单晶难以比拟的,产能效率差距约4倍,G8铸锭炉技改后产能优势更明显。
未来政策导向将逐步弱化,补贴逐步取消,光伏产业竞争将充分市场化,光伏产品的成本和性价比将决定市场份额。西部建厂最大的挑战是人才团队的建立和保持,这是多晶硅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新疆基地投产后,未来徐州自备电厂低电价可以覆盖全部产能,而且硅烷流化床法将逐步完成对改良西门子法替代,徐州基地原来单位投资不高,几年来小额技术改造后产能扩大摊薄折旧,加上主要资产折旧期将届满,徐州产能的多晶硅仍然保持充分竞争力。11月1日,2017无锡新能源财经交流会在CREC前夕隆重举办。另外需要考量的是气候条件和产业配套带来的建设期风险、连续满负荷安全稳定生产运营的风险。针对单多晶发展路线问题,吕锦标认为,产业发展需要龙头企业主导,多晶金刚线切割产能的释放和PERC技术提效显著,单多晶效率差距缩小到1%以内,证明领先光伏技术普遍先在单晶产品试用,而后推广到性价比更高、产能更大的多晶产品。
在增加很少改造成本的情况下,多晶硅片产能将翻倍,结合黑硅+PERC技术量产电池效率已达到20.5%,与单晶效率差距逐步缩小。会上,保利协鑫副总裁吕锦标作《保利协鑫产业布局与发展战略规划》主题报告,对行业热点问题及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做出解读。
保利协鑫坚持单多晶并举,普通单晶产品和龙头企业中环战略合作,发展重心在铸锭单晶和超高效N型单晶技术落地。同时,相对砂浆切割,金刚线切割硅片厚度均匀性更好,有助于加速薄片技术的推广。
产能、效率双提升使多晶性价比优势扩大,继续维持晶硅光伏主流技术路线地位。吕锦标表示,保利协鑫采取多晶硅+硅片的产业布局,但是不强求二者完全配套,而是参与市场化竞争。
保利协鑫每年会向市场卖出多晶硅1-2万吨,同时从市场采购部分多晶硅,根据多晶硅和硅片的性价比调整生产经营方式。在切片端,万跃鹏认为,金刚线切割不仅可以大幅提升切割速度,而且65-70微米的细线径可以使硅耗进一步减少,每公斤出片数由40余片提升到60余片。万跃鹏认为,多晶大规模推广金刚线切割改造直接降本0.5元/片,明年多晶金刚线切占比将达到近100%,单、多晶在切片环节又回到同一起跑线。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技改降本成果让利客户,以庞大产能、优异品质、合理价格和主要客户达成战略合作,供货稳定并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
此次交流会由能源一号主办,光大证券、申万宏源、中信电新、广发电新等50余位券商代表出席并交流座谈。协鑫在数年人才储备之后,目前采取新疆和徐州两地互动来解决
所谓的新能源补贴政策(FiT) 是中国主要的国家光伏项目之一,已经完成了部分,但这些项目没有从新能源补贴政策(FiT)中受益。中国有时被指责在非洲实行新殖民主义。
中国自身在分布式光伏领域的增长得益于有意识的努力和旨在实现这一目标的国家计划。非洲国家的太阳能增长愿景无论是在政策上还是在真正的伙伴关系上是否能与中国相结合,并且帮助快速追踪非洲太阳能发展的增长?显然,获得现有或新机会的全部收益将需要专门的渠道或计划,以帮助培育和维持有意义的贸易伙伴关系和合作。
【有关光伏“超级领跑者”将推新玩法 基地建设不再让企业竞标】相关文章:
2 .最后一次飞行校验
3 .山东航空公司孙书记出席指导工程技术公司济南第一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
8 .中国航油华北公司领导“雪中送炭”第二油库上下齐心共保安全
9 .关爱到岗 真情服务 ——西北空管局团委举办暑运心理释压活动
10 .奥凯航空新一轮美食诱惑来袭——品云端味道之新疆特色美味
17 .山西分局预报观测联手做好大雨保障
19 .民航黑龙江机场公安局春运保障侧记
20 .首都机场划定无人机禁飞区,覆盖面积约1057.6平方千米
21 .全员微课堂学习,动起来!
22 .呼伦贝尔空管站召开 新建短波单边带系统工程比选专题会
23 .子欲养,亲还在;工作好,亲开怀
29 .中航直升机万里行开启“第一季”